问界M7发布后,一时间风头无两,无人能敌。订单两小时破万,4小时破两万,48小时破五万,72小时破六万。
要不是恒驰5突然杀出,以房地产界的水军模式拿下10小时订单破5万的“骄人战绩”,问界M7的风头也许还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。
不久前的理想L9,三天破三万,搞得服务器瘫痪,问界M7自带华为光环,三整天才破了五万,恒驰5,到底是买车抵房款?还是雇了水军猛敲键盘?
不过,这些都不是本文的焦点。一向不追热点的笔者,今天谈的是一直热热闹闹吵翻天的,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几大技术路线的暗战。
这个话题的引爆,说起来还是发端于问界M7,来自于余大嘴的一次断言:“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,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。”
这句话,把增程式混动技术再次推到风口浪尖。
争议话题从来都是流量发动机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默默无闻的长城旗下的魏牌CEO李瑞峰马上出来刷存在感了: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,再大的嘴,也不能大放厥词。
那么,到底谁的嘴大?谁的发言更合理?
记得俞敏洪曾在一个饭局上夸赞罗永浩,“这是新东方最好的老师之一”。老罗抿嘴一笑,“老罗,建议你把‘之一’二字去掉。”
这一次,我们倒是诚恳地建议嘴哥把“之一”二字加上。因为,目前来说,最适合的新能源汽车模式包括纯电、插电和增程这三种模式。
一枝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
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的春天里,纯电、混动之间在斗法,插电和增程之间也在较量,这次论战,反应的是中国军团的你追我赶,背景是大国崛起的美好明天。笔者观点,每一条技术路线,都值得点赞。
纯电和混动技术路线的斗法
在新能源汽车的大营盘里,混动汽车和纯电动一直话题不断。
就在不久前,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先生分享了这么一个观点:“中国的大多数燃油车主向纯电动汽车转换的过程中会经历混动车型,但在2023年、2024年之后,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。混动新能源的占有率会逐步减弱。”
同时,他还分享了2020年时,小鹏如何坚持长期主义,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。
何先生这个观点,让船夫哥、李想和大嘴他们情何以堪?
2021年才开始吃肉,还未酒足饭饱,您就说要散席了?
其实,现在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,小鹏汽车走纯电动路线,委实是踏空了混合动力爆发的市场因缘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,上不了席面就说马上要撤饭!所以,对他这个观点,笔者送给他俩字:酸,酸!
同时,真心想跟他分享一下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路线图。
朋友们,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了什么?
满满求生欲的笔者只能说,说到设计开发算法的实力,华为跟比亚迪在相同的高水准上!
写在最后
新能源汽车熙熙攘攘,热热闹闹,对消费者来说,本是好事一桩,奈何车企各自站队,骂战不断。
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开发人员,笔者想说的是:
一枝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,容得下华为、理想为代表的增程式,容得下比亚迪、奇瑞为代表的插电混动,也容得下小鹏、蔚来为代表的纯电动。
心包太虚,就能容得下整个世界。
也才能走向整个世界!